乌海市率先启动的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受到市民广泛支持。项目历经7年,成绩显著,大部分棚户区得到有效改造。然而,在经济不景气和土地资源有限等条件的限制下,如何利用政策的支持让棚改户早日安心搬进安置房?面对这些问题,乌海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依旧任重而道远。
内蒙古乌海市是一座西部煤城。因煤而兴、依矿而建,当初是先有矿、后有市,这样就形成了矿在城中,城在矿中的城市格局。因此矿区棚户区改造的任务量非常大。而近几年,全国煤炭市场的不景气让棚户区改造工作面临着很多复杂因素的挑战。来看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的调查。
老住户经济拮据无力购房乌海棚户区改造工程面临压力
乌海市乌达区的五虎山街道办事处 工作人员:您以前是咱们矿上的职工,是吧?
乌海市乌达区五虎山矿区职工 杨胜:五虎山矿职工。
工作人员:退休了现在?
杨胜:退休了。
6月12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的五虎山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正在对矿区没有搬迁的家庭进行入户调查,为下一步棚户区改造搬迁做着准备工作。
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正在对矿区没有搬迁的杨胜一家进行入户调查
杨胜:那个房子咱们多会儿能入住?
工作人员:我看今年咱们现在不是已经开工了嘛,明年入冬以前咱们就交工。
他叫杨胜,是附近五虎山矿上的退休老矿工,小儿子在外面打工,现在杨胜和老伴儿、大儿子一起住在这个破旧的老房子里。
杨胜:里头是土坯的,外头是砖的。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就这些是砖,里头全是土坯?
杨胜:他因为土房一刮风一下雨整个风一吹,整个土就吹掉了,吹掉了以后漏雨,就得维修,每年就都维修。
记者:下雨的时候要漏雨吗?
杨胜:下雨漏雨,外头下大雨,家里下小雨
杨胜家就住在离这不远的五虎山煤矿附近,这三间土坯房已经盖起30多年了。他告诉记者,平时一刮风,空气中夹杂着从附近矿区刮过来的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大量固体废弃物,到处都是刺鼻的味道。
杨胜:你看上头那个山,倒那个翻那个渣子,现在早上,一晚上睡不成觉,大矿车敲呛得人待不住,一刮大风,整个粉尘都刮到这边来了。
飘浮着大量粉尘的山头
对面的五虎山煤矿,就是杨胜以前工作过的地方。1971年,杨胜从老家包头来到乌海市五虎山煤矿,做了一名专门给煤矿挖掘巷道的掘进工。一干就是36年。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海市,是一座因煤而兴、依矿而建的城市。上世纪70年代,很多煤矿和工矿企业职工在支援国家建设的背景下,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在煤矿附近简陋的工棚中落脚栖身,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半个世纪。2006年,乌海市开始对棚户区进行搬迁和改造。杨胜家的邻居大部分都从这里搬进新房了。
杨胜:那个是2010年搬走的,这个去年搬走的,这个也去年搬走的,这两家都去年搬走的。
记者:大部分都搬走了。
杨胜:都搬走了。
记者:您呢,想搬吗?
杨胜:想搬,想搬。
看着很多老邻居都已经搬走,住进了新房,杨胜心里既羡慕,又有些落寞。他也想能早点搬进新房,但是家里现在几乎没有什么积蓄,就算加上政府和单位的补贴,他现在也拿不出太多钱来买安置房。
杨胜:反正矿工有时候确实,他这个钱挣的确实来之不易。
杨胜站在已搬迁的废弃棚户房旁
18年前,儿子杨永平在外面干活发生事故,造成高位截瘫,那一年才刚满24岁。今年已经60多岁的杨胜夫妻俩,18年来一直照顾着行动不方便的儿子。本来夫妻俩加起来还有每个月3000多元钱的退休金,但因为这些年儿子高位截瘫引起各种并发症都需要花钱,杨胜家里至今还有四五千元钱的外债没有还清。现在,夫妻俩年龄也大了,每个月三个人的医药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儿子和老伴儿的药费加起来每个月需要2000多元。杨胜自己还有严重的腰椎错位,每天都要靠吃止疼片来维持,医生劝说多次需要做手术,杨胜都不敢去做。
杨胜:手术现在我怕做瘫了,我一走开这个家就更不行了,你说我走开水怎么弄,水也回不来了,她也担不成,水就没人拉了,我还能骑个三轮车去拉水。
杨胜嘴里说的用水问题,是让他现在最操心的事情。因为他所居住的这个区域属于几十年前的老矿区,地下水管早已老化,附近的居民大多已经搬走,将来这里也属于要搬迁的地区,政府部门现在也只能稍作修缮,杨胜在自家院里打的水井也早就打不出水来。
杨胜:外头有两个缸,在这有两、三、四个缸,这个水都是存下的,到了冬天还有水,春季有水,一旦春季以后地要开了以后,浇地了,你这个水就压不上来了。
这天上午,杨胜又要出去找水了。这个三轮车是他花了80元钱买来专门用来拉水的。每天,他都要骑着它跑上好几个地方去找水。现在,他要去的是离家有一公里,也是最近的一个水源去找水。
杨胜:没有水,没有水。
这个供水点没有水,杨胜打算再到附近其它社区去找找看。二十分钟之后,杨胜来到三里地之外的,另一个社区的供水点。
杨胜:水在哪儿呢?
村民:那儿。
虽然水流很小,但杨胜还是很开心,他说这个供水点的水要比自己社区的水要清。杨胜刚刚接了一桶水,这个社区的居民就开始提意见。
杨胜:我再接这一桶都不接了。说西头的来东头接来了,肯定有意见,他们还接不上了,就接这一桶吧,那桶接不上了。
接了两大桶水,这个供水点也快到了停水的时间,杨胜不好意思再接了,打算推着车子回家。
居民:告诉你,以后别来这担水了。
杨胜:哦,不来了,不来了。
一连接了两大桶水,杨胜心满意足的推着车子往家走,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今年已经64岁的杨胜,经过这么一圈儿折腾,显得有些很吃力,实在骑不动了,他就停下来歇歇脚。
记者:这么远的话,去一趟得休息几次啊?
杨胜:休息个两三次吧。
记者:得两三次。
杨胜:恩。
记者:水太重了。
杨胜:太重了,因为啥,往回走是上坡,空车是下坡,重车是个上坡。
杨胜吃力的为家里运水
拉水回来,杨胜累得满头大汗,坐在椅子上歇了半天。可是没过多久,杨胜又骑着自行车出门去了。原来,为了能贴补家用,也为了能早点搬进新房,杨胜平时没事的时候都会去附近捡些废弃的饮料瓶、硬纸箱,拿去卖钱。
记者:出去能捡多少?
杨胜:有个捡个二三斤、有时候捡个三四斤,不等,要是天气好就多能捡点,天气热喝水喝的多,天气凉就捡不上了,这个1毛,那个2毛,这个铁卖的8毛。
对于乐观、积极的杨胜来说,这一个个废旧的饮料瓶,一块块生锈的破铜烂铁都是一份希望。
现在,杨胜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儿子和老伴住进新房。
杨胜:最大的心愿就是说把楼房弄了以后,给他们有个住处,我们就好,闭眼好闭了,就这个心愿,其他的没有什么。老家的全没有家,什么也没有了。
据了解,目前,乌海市还没有搬迁的矿区居民一共还有2.5万户,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贫困的家庭,以及工病亡遗属、孤寡老人等困难的弱势群体。
杨胜告诉记者,看着一个个搬走的邻居了,他们一家真的非常的着急也非常羡慕,他们也非常希望能早点儿搬进带电梯的楼房里。现在,当地街道也在根据他们家的具体情况,在积极想办法,我么在这祝愿杨胜一家能尽早实现自己的愿望,搬进新房。那么,对于那些已搬入新家的棚改居民来说,他们的生活又怎么样呢?我们的记者在当地也认识了一家刚刚搬进新居的老两口。
好政策带来生活新气象乌海棚户区改造工程稳步向前
这两位老人叫王三娃和王兰香,原来一直在乌海市海南区公务素矿区居住,一年前,搬进了这个依林佳苑社区,这也是乌海市煤矿棚户区改造的安置房。
内蒙古乌海市棚改户 王三娃:这是我们的家,这是厨房,比原来做饭干净多了。这是我们的客厅,这是吃饭的地方,这是沙发、这是客厅、这是彩电,这是睡觉的地方。
记者:这是您跟阿姨的卧室,几室?
王三娃:这是洗手间,比原来方便多了,洗澡、浴霸。
记者:以前那边住的房子卫生间方便吗?
王三娃:哪有卫生间,没有卫生间。
老两口现在住的是一个90平米的两居室,说起这个刚刚住了一年多的新家,王兰香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王三娃妻子 王兰香:我主要是脑梗,现在来这,又是锻炼的、又是健身器,又是录音机,锻炼的我现在这个腿好像就不那样,以前走路都?的,现在心情也好了,锻炼的身体也健康了,可好多了,来这个乌海空气也好、情绪也好,心里头可满足了,一辈子想象都没想到住楼房,这一下又住上楼房挺好。
丈夫王三娃在乌海市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做了几十年的采煤工,夫妻俩几十年来一直住在海南区公务素的老矿区,那里的生活跟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乌海市煤矿棚户区改造的安置房
王兰香:你看以前我们老房子,这是砖、瓦乱七八糟的。唉呀,就是脏,每天衣服、袜子穿上出去就黑了,天天洗,水是黑的。
2012年12月份,王三娃和王兰香两位老人在政府的棚户区改造时搬进来了这套新房,当时的价格是每平米2600元,其中65平米以内,政府每平米补贴300元钱,王三娃所在的单位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再每平米补贴400元。
王兰香:矿上有这个好政策,2600元再给补贴点,就住上这个楼房了。要让我买商品楼房我能买起?这一辈子都买不起,想都没想到,这么好的政策。
记者:商品房当时的价钱比这贵多了?
王兰香:贵多了,那时3000多、4000元了,已经4000多、5000元了好的地方,能买起吗。
王兰香说,自己和老伴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要的是带电梯的高层楼,价钱要稍微贵一点,其他的一些老邻居有些是搬进了不带电梯的步梯楼,每平米才1250元,一套65平方米的房子,除去补贴,自家才拿三万多元就住进了新房。王兰香说,现在住在这里,空气好了,买东西也方便了。平时除了锻炼身体,她最爱的就是养花儿。
王兰香:我爱花,就爱养花,以前在矿区养不活,现在就住楼房花就长的挺旺的、挺好的。
内蒙古乌海市委书记 侯凤岐:这些老工人,这些老矿工,为共和国,为内蒙古现在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但他们的回报,相对还是少的。我们乌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我们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可能,给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给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
在乌海先有矿区后有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边高楼大厦,一边棚户连片的城市二元结构的格局。五虎山矿、梁家沟、教子沟、三矿、公乌素矿。这些曾经辉煌、为国家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老矿区早已变得破旧不堪,根据统计,全市涉及搬迁改造人口将近20万,占全市三分之一的人口还要多。乌海市的棚户区改造的任务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乌海市房产管理局副局长 郝利平:我们乌海市的棚户区居民,大多数煤矿棚户区,就住着像现在这样的环境,底下大多数都已经成了采空区了,也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所以我们采取的方式全部是实施的异地搬迁,就是把所有的矿井居民全部搬入到基础设施条件好的这种城区,建成区。
一边是大量的采煤沉陷区,不能通过商业项目开发变成资金,一边又是作为国家第三批资源型枯竭城市,区域面积仅有1754平方公里,对于乌海市来说,资金和土地无疑是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最大的难题。不过,记者在乌海看到,矿区棚户区改造异地搬迁的住房基本都是在城市中心区海勃湾区的中心地段。
内蒙古乌海市委书记 侯凤岐: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段,是位于乌海城市中心区,这个是我们乌海市的城市市民的廉租房,这块看到是宝钢棚户区改造项目,整个这一大片都是属于煤矿棚户区和承接区的改造项目,这个是我们商品房开发项目,所以我们这个地段尽可能提供的城市的中心位置,这是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能更好一些。
一条马路之隔的这栋商品房现在已经卖到每平米5000多元钱,而这边的棚户区安置房扣除各项补贴,多层的步梯楼价格是每平米550元,带电梯的高层楼是每平米不到2000元。截止目前,乌海市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房9.3万套,基本建成6.7万套,有5.5万户棚户区居民、共计15万人搬进了新居。
郝利平:从2007年,乌海市启动棚户区改造以来,一共开发建设了1600万平方米住宅,其中棚户区改造600万平方米,占3/1还要多。
除了建房,乌海市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棚户区安置房附近的配套设施的建设,让老百姓真正融入市民生活。
侯凤岐:我们看到的周围全部是我们海勃湾区中心城区的棚户区,大概有一万一千户,这个一万一千户配套有幼儿园,有这个小学,也有中学,有社区两个卫生服务中心,配套有3个绿地公园,那么现在这个绿地公园占地是80亩,使老百姓享受到真正的市民生活,高质量的市民生活,那么就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配套。
目前,乌海市通过中央专项补助资金、神华集团补助资金、市区两级政府财政投入资金、银行贷款、发放城投债券等多方筹资232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和水电气、道路、学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爱民佳苑”、“依林佳苑”这样的一些小区都先后被评为国家、自治区“人居环境范例奖”。不过,作为一项涉及面广、涉及矛盾问题集中的民生工程,乌海市在棚户区改造中也同样碰到无法绕开的难题。
高层安置房销售不畅乌海棚户区改造工程仍需努力
家住乌海市乌达区苏海图矿区的赵生喜老人今年70岁了,和老伴儿在这三间破旧的砖房里住了几十年,和矿区的其他居民一样,早就盼着通过棚户区改造搬进新家。站在他们家的门口就能看到对面乌达区正在建设的棚户区安置房,富强佳苑五期。
记者:想买吗?
乌达区苏海图矿区居民 赵生喜:想买,也买不起啊,买不起。
记者:那边房子多少钱?
赵生喜:2800元
记者:2800元买不起,不是还有补贴吗?
赵生喜:有补贴,我跟你说,我老伴住院住的,就靠那点工资能攒几个钱。乌达区苏海图矿区居民 何占忠:想也不敢想这个高层楼,低的还凑合
赵生喜门前这一大片棚户区的居民,大部分也都搬进了新的楼房。大家说的想买而不敢买的这片高层楼房正是乌达区正在建设的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项目。一共有3072套房,户型从70到100平米不等,每平米2800元,眼下马上就可以交工使用。
乌海市房产管理局副局长 郝利平:进来直接可以入住,这是客厅。简单的装修都有。地面,户窗,这是他一卧室。
记者:这基本上每家地板砖都有铺好的是吧?
郝利平:都是铺好的这些。
》记者:那算上这些装修成本,大概?
郝利平:全有了,我们2800的价格就全含在里头了。
已经简装完工的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房
郝利平告诉记者,虽然这3000多套房子马上就要建成,但是目前棚户区居民认购的的却并不理想。在富强佳苑的售楼处,墙面上贴满了房源和各种户型,但是记者看到,绝大部分是空着的,写上名字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乌达区房管局副局长 何志军:最大的反映就是反映咱们的房价比较高,现在从3月份开始是二期销售,现在目前已经交款交了33户。
记者:现在加起来一共卖出去多少套?
何志军:384套。
3072套的房源,目前认购384套,销售比例还不到13%。记者也了解到,在乌达区以前建设的棚户区安置房大部分都是6层的步梯楼,价钱在每平米1250元,而现在的高层建筑因为建筑成本升高加上电梯费用,价格在每平米2800元左右,这让一部分居民觉得接受不了。那么乌海市为什么要建设高层安置房呢?
郝利平:我们乌海是处于我们国家的地震带上,建高层更有,更好的抗震性,安全性。高层的采用的是框架减力墙结构,他的抗震性能好,多层是属于砖混,砖混结构不如高层的抗震。第二乌海面积,区域面积狭小,1754平方公里,而且又是一个工矿城市,矿区的区民,矿区区民搬迁以后,土地无法利用,所以现有的土地可以改造土地,是有限的,所以盖高层可以节约利用土地。
郝利平说,一方面是房屋抗震,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紧张,因此在尽量压低成本的情况下建设了这个高层建筑。
郝利平:建安成本大概是在1800(元),如果加上小区的配套400到500就是2300,2300你在加上这些还有必须交的一些税费,再加上3%的利润,基本就是这个价格。
那么,2800的价格在乌海市真的很贵吗?记者来到了附近这个名叫郎峰的商品房销售处,这一天是周末,但是售楼处的大门紧锁门口站着一位等待售楼处开门的大姐。
记者:均价多少钱?
买房大姐:均价楼盘平均四千来元钱。
记者又来到一条马路之隔的裕锦园售楼处了解商品房的价格。
记者:您这个价钱是多少钱?
售楼工作人员:均价现在是4200元。
据了解,目前棚改房附近的商品房价格都在每平米4000多元,2800元含装修的棚改房确实比商品房便宜很多。事实上,郝利平告诉记者,在五期动工建设之前,他们曾对棚户区居民摸底调查,其中大部分表示可以接受这个价格,但现在不到13%的认购率确实超出之前的预料。
郝利平:调查的时候,很多居民也非常喜欢电梯楼,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他们住电梯楼更加方便,而且安全系数也高,子女也能给一些补贴,但是随着近两年,全国煤炭行业不太好,当然影响到地方也是一样的,这样的话,据我所知,一些煤炭行业的职工,他们的工资也在下调,这就影响了收入,势必影响到给老人买房。
经济的不景气,影响着棚户区保障房的销售。现在,高层的安置房不仅销售不出去,还占压了很大一部分资金。
郝利平:占资金大概五亿到六亿左右。
现在,乌达区房管部门正在积极的入户宣传动员五期房源,进行第二批销售。郝利平也在努力争取贷款用于接下来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这个正在建设的打地基的一大片工地就是乌达区煤矿棚户区六期棚户区改造工程,用于安置乌达区剩下来所有的没有搬迁的棚户区居民。尽管仍然面临土地紧张和抗震效果等问题,但乌海市仍然把房子建成了这样的多层。
在建的高层棚户区保障房
郝利平:多层的成本要低,这样我们尊重群众的意愿,党委政府决定,要再继续建多层,建多层总的套数在8000到12000套,我们今年,这个是我们今年开工的六期现场,今年要开工4000套。
侯凤岐:确实有困难的,对一些特殊困难户,我们采取政府补贴,组织了我们想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办法,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和居住环境问题。下一步还需要有3.2万户需要建设,那么这个我们利用三年的时间把他全部完成。
这天上午没事儿,杨胜老人来到棚户区六期改造项目,想看看新房建设的情况。想着自己的新家将会安在这里,从户型到规划图,老人家都看得特别仔细。
杨胜:这地方挺好,有公园,有其他的,都挺齐全的,都挺好的。
看着这片正在建设的土地,他期待着自己和家人能够尽快搬进新居。
【半小时观察】
在乌海的采访中,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感触最深的是,无论是棚户区居民,还是街道干部,虽然每个人的角色不同,牵涉的利益和责任不同,但大家都非常支持棚户区改造。乌海市政府从2007年就率先启动了内蒙古最大的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比国家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还要早了两年。目前大部分棚户区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造。然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面对家庭经济条件不足的现实,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更为有效的办法。比如,进一步降低建设成本,同时推动社保建设,从生活方面减轻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政府在发展中,更好地布局地方经济,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通过地方经济的大环境的改善,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棚改户的生活水平,让搬进新居的他们,不仅能够搬得进去,还能够住的稳定,住的踏实,住得开心。
《经济半小时》播出时间周一至周日 21:20—21:50
上一篇:引领四平装修标准新高度的装修工艺
下一篇:装修哪些需要买品牌?#干货分享